这个时代人们对于学识和书籍近乎病态的崇拜,是苏宁所倚仗的最大的助力。〓万本收费小说免费看〓
苏宁并不相信焚书之人不知道这些书籍的价值以及此事一旦曝光所会产生的极大影响和严重后果,但是他们依旧不惜一切代价的焚毁了图书馆数千册书籍,只能说,他们所追求的利益远远大于了事发之后的灭族之祸。
这个时期的法律,从来就没有灭族或者是诛九族、凌迟之类的酷刑,这些酷刑从来既没有被正式承认过,而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被纳入私刑之中,也就是见不得人的那种刑法,比如历史上高阳公主偷情的情夫辩机和尚,就被唐太宗以腰斩的私刑干掉了,而根据法律,根本是不允许腰斩的,最多也就是流放或者斩首。
不过就算没有,私刑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影响着中国的司法,一直到如今,儒家讲究的是仁义,而把严酷的刑罚放到明面上不符合儒家的利益,所以类似于灭族这样的说法,是极端残酷的说法,皇帝们也担心自己身后被人家说坏话,因为至少皇帝的谥号是大臣们商议决定的。
可是这种情况下,一把火毁掉了数千册书籍的大罪,灭族还算轻的,这个时候估计来一个诛三族诛九族之类的,估计全大唐的文人士子也不会有什么反对,按照他们对文化知识的崇拜来说。
李承乾这样的人都能愤怒到了极致,何况是普通士子以及没办法读不起书的那些百姓?要是让他们知道了。稍微一个引导,辅以皇家权威,山东世家就算不消失也会受到重创,中国的历史从来都是贱民们改变的,历朝历代的衰亡,也是贱民们做主力军的,只不过好像一旦参军或者做了官,就和民众有天壤之别一样。
苏宁不会让他们消失,绝对不能消失,只有把他们拉下神坛。让他们彻底底头。才是文化真正普及的开始,文化是神圣的,但是文化不是神,总是有些人想把文化奉为神。然后自己掌握文化以取得高位。这种行为。是要被彻底扫尽历史的垃圾堆里的。
大宋的文化繁荣,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因为山东世家灰飞烟灭导致的文化权威的真空期产生,从而使得文化真正开始了平民化进程。文化平民化的开始,就是文化普及的开始,每一个人都能学习文化知识的时候,才是文化真正繁荣的开始。
所以为了这个原因,那些人不能死,或者不能死光,他们要活着,要活着经历一次里程碑式的文化改革,在他们的见证下,中华文化才能彻底脱离特权阶层,不再是特权阶层压迫平民百姓的工具,而是造福于全天下的学识。
李承乾显然不能了解到苏宁的真实想法,因为他被浓浓的怒火充斥着……
第二天苏宁还是留在皇宫了,早上去了一趟李泰那里,和李泰继续在科学的世界里面遨游,其实就是李泰在那里叽里咕噜的讲述着他对于科学的理解和发现,苏宁在那里昏昏欲睡,是在对这些东西提不起兴趣,苏宁宁愿去读史书也不愿意学习物理和化学……
咦?
苏宁突然有一个想法冒了出来,好像有点儿无耻,工作量也不小,但是吧,要是真的可以的话,似乎对于自己的地位提升有很高的作用,毕竟这个时期,自己年纪小,没有登堂入室的资本,但是如果做成了这件事情,这个资本也就具备了,到时候也可以博得一些美名,对于今后的仕途有很好的作用。
距离正式行冠礼还有五年,五年的时间,应该足够了,相信这部书若是成了,自己的地位将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宠臣,一个类似于小孩子一样的玩物,而是一个有着独立人格和地位的千古名臣了。
地位就是这样来的。
反正神机在手,这一点不成问题,不过还是要了解一些历史的,要不然面对着别人的疑惑和质问,自己将无法回答,之所以这本书写了二十年才写完,就是因为考据历史是一件又费神又费心的事情,耗费时间长不说,效率还极其低下,这本书的成书,一定要放缓,五年是最少的了,低于五年,那是绝对不行的。
为了干这个,似乎也要开始读书了,就算是做做样子也要做出来,否则的话,还真不好应对天下悠悠之口,因为自己之前的情况,实在是有些锋芒毕露了,李二陛下给的伴读位置,不仅没有让自己休养生息,反而是把自己推上了风口浪尖,说是历练修身养性,其实还是要命的节奏,无论如何,也要隐蔽一段时间,著书立说,改变自己的定位。
苏宁知道自己目前在很多人眼里都只是一个宠臣弄臣而已,不说他们不知道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在他们的眼里,自己没有一点儿地位,只是靠着皇帝的宠爱而立身,根本不具备登堂入室的资格,虽然自己也表现出了军事能力和很强的性格,但是终究不入主流人群之眼,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小小年纪却锋芒毕露,定然是昙花一现之格局。
苏宁可不这么认为,自己的名望在军中和民间都是很高的,民间因为军事大学和高产作物的影响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而在军中也因为战功和军事大学的建立而拥有了很高的话语权,唯独在朝堂和文人中间,虽然自己的诗词和书法相当优秀,外面无数人求之不得,但是,终究不是大道。
正如人们所认同的,好的诗词终究是小道,治国安邦方为答道,写几首诗写几首词算不得什么,只有编纂学术书籍,纵论古今,才能获得正统的文坛地位,要得到文人的认同。以至于为未来的某些事情做规划,就不得不走这一步,今后,要以功绩为辅,少做朝堂的事情,多做文化上的事情。
当初破获了李建成地下反抗集团谋反大案之后,苏宁曾经发誓要远离朝堂,走军事路线,但是到现在苏宁才愕然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完全脱离朝堂而依附于军中。至少在如今。在军事大学羽翼丰满之前,军事力量还没有和政治力量分庭抗礼的真正实力,要想脱离政治而走独立的军事路线,将朝堂与军事隔离开来的参谋本部的成立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军政分开是一个政府走向成熟和稳定的标志。但是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都做不到这一点。不是以文人统军。就是以军人统治政府,结果不是为外族所灭,就是军阀割据的军政府建立。军政分离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没有办法完成的事情,因为古代精英们想不出将军事和政治完全隔离开来的方式。
现代政府做出了这个改变,最终将军事和政府政治行政分离开来,不仅仅是以国家宪法的形式予以法律上的认定,更是以军事制度和政治制度予以确定,那就是军事参谋制度的建立,以及各式各样参谋总部的设立,从那以后,地方和中央的行政机构就没有了军队的统治权和指挥权,这个权力分属于国防部和参谋总部。
统领军队是国家最高元首和国防部的任务,而制定作战计划,予以正确指挥的是参谋部,无论是何种形式确立的参谋部,都少不了这个职权,将军们和军官们负责率领军队和随机应变,完全没有中央政府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什么事情了,正规的国家军队,那是真正的国家军队,至于某些特殊部队就不在这个范围之内了。
大唐需要参谋本部,参谋本部的出现,军中文官制度的正式设立,每一支军队都需要一个正职军官统帅,一个副职军中文官担任参谋,参与行军打仗,只有积累了一定的功勋和威望,军官才能升职,军中文官餐谋才能升职到参谋总部负责战役的规划与战术的制定,这并不是具备绝对权威的,军中将领和参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改变,但是要为之负责。
同样的,若是按照参谋总部制定的计划作战,参谋总部就要负责,总而言之,参谋总部有指挥军队的权力,军中战将和参谋有统帅军队作战的权力,和目前兵部还有将军的权力差不多,二者的权力合二为一,大军出动,否则,任何一方都没有指挥军队出动的权力,皇帝作为最高指挥官,同时拥有两项权力,但是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皇帝最好还是不要干涉这个比较好。
为此,参谋总长和军中统帅的权力就很重要了,军中统帅自然不用说,参谋总部的人选也要由军中战将以及参谋中选择,战功卓著的战将和参谋可以进入,并不一定要是文官才能做参谋人员。
兵部今后的任务应该就是后勤的保障和军官参谋升迁的考核登记等等,不再拥有指挥军队和统帅军队的权力,参谋总部则是独立于朝廷和军队的特殊部门,将朝廷和军方割裂开来,强制性的起到一个军政分离的作用,在这之后的事情,就不是苏宁现在可以考虑到得了。
没有事情做的期间,苏宁给自己定下了几个任务,写书,以及规划参谋本部的细则,到最后,几本书上交上去,让李二陛下去刻印,然后风行天下,奠定自己的文名,接着参谋本部条例上交,让李二陛下自己考虑去。
但是这个案子,却是一个大问题,不解决这个案子,参谋本部的设立还真的是危难重重,苏宁几乎已经认定了山东世家一定有参与过这次的事件,上次自己的一封书信似乎起不到什么作用,看来,不借这一次的事件狠狠的打击他们的势力和名望,还真的不好实行这个计划。
下面几步策略没有这一次打击做辅助显然是行不通的,有了这一次的打击,才能让他们老老实实的交出一部分权力,促成参谋本部的建立,这是一次彻底把山东世家官员驱逐出军事指挥核心的策略,从这以后,山东世家官员想要再度染指军事指挥权力,那就不是一般的难了。
彻底把握住军事权力,乃至于断绝他们掌握军权的机会,甚至与将军人和朝堂隔离开来,这是一次创举,是大唐王朝走向万世永存的第一步,这第一步走起来非常的艰难,比起之前的铺垫,这一次,已经是第一步的最后一步骤了。(未完待续。。)
苏宁并不相信焚书之人不知道这些书籍的价值以及此事一旦曝光所会产生的极大影响和严重后果,但是他们依旧不惜一切代价的焚毁了图书馆数千册书籍,只能说,他们所追求的利益远远大于了事发之后的灭族之祸。
这个时期的法律,从来就没有灭族或者是诛九族、凌迟之类的酷刑,这些酷刑从来既没有被正式承认过,而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被纳入私刑之中,也就是见不得人的那种刑法,比如历史上高阳公主偷情的情夫辩机和尚,就被唐太宗以腰斩的私刑干掉了,而根据法律,根本是不允许腰斩的,最多也就是流放或者斩首。
不过就算没有,私刑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影响着中国的司法,一直到如今,儒家讲究的是仁义,而把严酷的刑罚放到明面上不符合儒家的利益,所以类似于灭族这样的说法,是极端残酷的说法,皇帝们也担心自己身后被人家说坏话,因为至少皇帝的谥号是大臣们商议决定的。
可是这种情况下,一把火毁掉了数千册书籍的大罪,灭族还算轻的,这个时候估计来一个诛三族诛九族之类的,估计全大唐的文人士子也不会有什么反对,按照他们对文化知识的崇拜来说。
李承乾这样的人都能愤怒到了极致,何况是普通士子以及没办法读不起书的那些百姓?要是让他们知道了。稍微一个引导,辅以皇家权威,山东世家就算不消失也会受到重创,中国的历史从来都是贱民们改变的,历朝历代的衰亡,也是贱民们做主力军的,只不过好像一旦参军或者做了官,就和民众有天壤之别一样。
苏宁不会让他们消失,绝对不能消失,只有把他们拉下神坛。让他们彻底底头。才是文化真正普及的开始,文化是神圣的,但是文化不是神,总是有些人想把文化奉为神。然后自己掌握文化以取得高位。这种行为。是要被彻底扫尽历史的垃圾堆里的。
大宋的文化繁荣,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因为山东世家灰飞烟灭导致的文化权威的真空期产生,从而使得文化真正开始了平民化进程。文化平民化的开始,就是文化普及的开始,每一个人都能学习文化知识的时候,才是文化真正繁荣的开始。
所以为了这个原因,那些人不能死,或者不能死光,他们要活着,要活着经历一次里程碑式的文化改革,在他们的见证下,中华文化才能彻底脱离特权阶层,不再是特权阶层压迫平民百姓的工具,而是造福于全天下的学识。
李承乾显然不能了解到苏宁的真实想法,因为他被浓浓的怒火充斥着……
第二天苏宁还是留在皇宫了,早上去了一趟李泰那里,和李泰继续在科学的世界里面遨游,其实就是李泰在那里叽里咕噜的讲述着他对于科学的理解和发现,苏宁在那里昏昏欲睡,是在对这些东西提不起兴趣,苏宁宁愿去读史书也不愿意学习物理和化学……
咦?
苏宁突然有一个想法冒了出来,好像有点儿无耻,工作量也不小,但是吧,要是真的可以的话,似乎对于自己的地位提升有很高的作用,毕竟这个时期,自己年纪小,没有登堂入室的资本,但是如果做成了这件事情,这个资本也就具备了,到时候也可以博得一些美名,对于今后的仕途有很好的作用。
距离正式行冠礼还有五年,五年的时间,应该足够了,相信这部书若是成了,自己的地位将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宠臣,一个类似于小孩子一样的玩物,而是一个有着独立人格和地位的千古名臣了。
地位就是这样来的。
反正神机在手,这一点不成问题,不过还是要了解一些历史的,要不然面对着别人的疑惑和质问,自己将无法回答,之所以这本书写了二十年才写完,就是因为考据历史是一件又费神又费心的事情,耗费时间长不说,效率还极其低下,这本书的成书,一定要放缓,五年是最少的了,低于五年,那是绝对不行的。
为了干这个,似乎也要开始读书了,就算是做做样子也要做出来,否则的话,还真不好应对天下悠悠之口,因为自己之前的情况,实在是有些锋芒毕露了,李二陛下给的伴读位置,不仅没有让自己休养生息,反而是把自己推上了风口浪尖,说是历练修身养性,其实还是要命的节奏,无论如何,也要隐蔽一段时间,著书立说,改变自己的定位。
苏宁知道自己目前在很多人眼里都只是一个宠臣弄臣而已,不说他们不知道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在他们的眼里,自己没有一点儿地位,只是靠着皇帝的宠爱而立身,根本不具备登堂入室的资格,虽然自己也表现出了军事能力和很强的性格,但是终究不入主流人群之眼,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小小年纪却锋芒毕露,定然是昙花一现之格局。
苏宁可不这么认为,自己的名望在军中和民间都是很高的,民间因为军事大学和高产作物的影响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而在军中也因为战功和军事大学的建立而拥有了很高的话语权,唯独在朝堂和文人中间,虽然自己的诗词和书法相当优秀,外面无数人求之不得,但是,终究不是大道。
正如人们所认同的,好的诗词终究是小道,治国安邦方为答道,写几首诗写几首词算不得什么,只有编纂学术书籍,纵论古今,才能获得正统的文坛地位,要得到文人的认同。以至于为未来的某些事情做规划,就不得不走这一步,今后,要以功绩为辅,少做朝堂的事情,多做文化上的事情。
当初破获了李建成地下反抗集团谋反大案之后,苏宁曾经发誓要远离朝堂,走军事路线,但是到现在苏宁才愕然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完全脱离朝堂而依附于军中。至少在如今。在军事大学羽翼丰满之前,军事力量还没有和政治力量分庭抗礼的真正实力,要想脱离政治而走独立的军事路线,将朝堂与军事隔离开来的参谋本部的成立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军政分开是一个政府走向成熟和稳定的标志。但是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都做不到这一点。不是以文人统军。就是以军人统治政府,结果不是为外族所灭,就是军阀割据的军政府建立。军政分离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没有办法完成的事情,因为古代精英们想不出将军事和政治完全隔离开来的方式。
现代政府做出了这个改变,最终将军事和政府政治行政分离开来,不仅仅是以国家宪法的形式予以法律上的认定,更是以军事制度和政治制度予以确定,那就是军事参谋制度的建立,以及各式各样参谋总部的设立,从那以后,地方和中央的行政机构就没有了军队的统治权和指挥权,这个权力分属于国防部和参谋总部。
统领军队是国家最高元首和国防部的任务,而制定作战计划,予以正确指挥的是参谋部,无论是何种形式确立的参谋部,都少不了这个职权,将军们和军官们负责率领军队和随机应变,完全没有中央政府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什么事情了,正规的国家军队,那是真正的国家军队,至于某些特殊部队就不在这个范围之内了。
大唐需要参谋本部,参谋本部的出现,军中文官制度的正式设立,每一支军队都需要一个正职军官统帅,一个副职军中文官担任参谋,参与行军打仗,只有积累了一定的功勋和威望,军官才能升职,军中文官餐谋才能升职到参谋总部负责战役的规划与战术的制定,这并不是具备绝对权威的,军中将领和参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改变,但是要为之负责。
同样的,若是按照参谋总部制定的计划作战,参谋总部就要负责,总而言之,参谋总部有指挥军队的权力,军中战将和参谋有统帅军队作战的权力,和目前兵部还有将军的权力差不多,二者的权力合二为一,大军出动,否则,任何一方都没有指挥军队出动的权力,皇帝作为最高指挥官,同时拥有两项权力,但是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皇帝最好还是不要干涉这个比较好。
为此,参谋总长和军中统帅的权力就很重要了,军中统帅自然不用说,参谋总部的人选也要由军中战将以及参谋中选择,战功卓著的战将和参谋可以进入,并不一定要是文官才能做参谋人员。
兵部今后的任务应该就是后勤的保障和军官参谋升迁的考核登记等等,不再拥有指挥军队和统帅军队的权力,参谋总部则是独立于朝廷和军队的特殊部门,将朝廷和军方割裂开来,强制性的起到一个军政分离的作用,在这之后的事情,就不是苏宁现在可以考虑到得了。
没有事情做的期间,苏宁给自己定下了几个任务,写书,以及规划参谋本部的细则,到最后,几本书上交上去,让李二陛下去刻印,然后风行天下,奠定自己的文名,接着参谋本部条例上交,让李二陛下自己考虑去。
但是这个案子,却是一个大问题,不解决这个案子,参谋本部的设立还真的是危难重重,苏宁几乎已经认定了山东世家一定有参与过这次的事件,上次自己的一封书信似乎起不到什么作用,看来,不借这一次的事件狠狠的打击他们的势力和名望,还真的不好实行这个计划。
下面几步策略没有这一次打击做辅助显然是行不通的,有了这一次的打击,才能让他们老老实实的交出一部分权力,促成参谋本部的建立,这是一次彻底把山东世家官员驱逐出军事指挥核心的策略,从这以后,山东世家官员想要再度染指军事指挥权力,那就不是一般的难了。
彻底把握住军事权力,乃至于断绝他们掌握军权的机会,甚至与将军人和朝堂隔离开来,这是一次创举,是大唐王朝走向万世永存的第一步,这第一步走起来非常的艰难,比起之前的铺垫,这一次,已经是第一步的最后一步骤了。(未完待续。。)